环球快看:【有艺境·有艺思】除了吃粽子,古人端午还干啥?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在我国传世的古代名画中,以“端午”为主题的也为数不少。今天,我们不如在书画中度过一个别样的端午。
【资料图】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苏轼《六幺令·天中节》
徐扬《端阳故事图册》选页
清代
端午节,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相传这一天是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的日子。端午最初是中国古代百越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朱乃正 《国魂——屈原颂》 布面油画
190cm×190cm 1984年
赛龙舟
赛龙舟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活动,也是端午节最为重要的风俗之一。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后,再安上龙头、龙尾,准备竟渡。
佚名《金明池争标图》
绢本设色,28.5×28.6cm,南宋
郎世宁《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五月竞舟》
绢本设色,188.2×102.2cm,清代
程宗元《龙舟夺标图》
《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命舟楫拯之。”每年端午节,楚地纷纷举行龙舟竞渡活动,以纪念屈原,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民间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
吴廷晖《龙舟夺标轴》
绢本浅设色,124.1×65.6cm,元代
王振鹏《龙池竞渡图》(局部)
绢本水墨,30.2×243.8cm,元代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五月竞舟》(局部)
悬钟馗像
在江淮地区,端午节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梁实秋就曾在文章中有过这样一段描写:今日何日?我家老妈子曰:“今天是五月节,大门上应该插一些艾草菖蒲,点缀点缀。”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节,应该把钟馗捉鬼图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
郎世宁《午端图》
清 绢本设色画
纵140厘米,横84厘米,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任伯年《端午图》清
齐白石《五日吉祥》1943年作
绘画展现出端午节时插香蒲和艾草叶、饮雄黄酒和挂钟馗像的情景,代表着百姓“驱邪毒、避凶瘟”的美好心愿,为新的一年祈求祥瑞。
朱见深《岁朝佳兆图》
纸本浅设色,59.7×35cm,明代
黄慎《钟馗图》
纸本设色,149×110cm,清代
佚名《钟馗骑虎图》
纸本设色,93.3×46.7cm,明代
佩香囊
旧时,五月被视作毒月,五日为恶日。端午时令炎热潮湿,虫害与疫病高发,因而“驱瘟、除邪、止恶气”成为习俗。
香包最早称为容臭,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当时的香料是辟芷、秋兰。由于香囊有一种保命吉祥的象征,所以它也被叫做长命缕。
熏囊,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白玉镂雕婴戏纹香囊,清代
打籽绣缉珍珠珊瑚珠八仙香囊,清中期
东汉应劭《风俗通》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
纯银制花鸟纹香
清代象牙雕葫芦形香囊
吃粽子
作为端午节最充满仪式感的必需品,吃粽子早已成为全民皆宜的习惯,每年必现的南北“甜咸粽子”之争也增添不少趣闻笑料。
齐白石《端午》
齐白石《端午美味图》,1953年
丰子恺《买粽子》
从这些字画艺术品中,我们仿佛穿越千年,感受到各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通过端午节去表达对自然的尊崇和敬畏,以及展现生活中的情趣与智慧。最后,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
(“有艺境”综合整理自网络)
责编丨大姗
校对丨Paloma
审核丨晴子子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06-22
最近更新
- 06-22
- 06-22
- 06-22
- 06-22
- 06-22
- 06-22
- 06-22
- 06-21
- 06-21
- 06-21